第(2/3)页 特区,这个边隆小镇.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大工地.这里到处响着推土机、挖掘机、起重机地隆隆声.到处可见步履匆匆的行人.市长与打工仔一同住进低矮、潮热的工棚,一同起早贪黑出现在工地上。 没有钱特区人四处奔走。靠借贷、“滚雪球”支撑起一座座大厦,铺设一条条马路。“特区速度”就是从这时开始叫起的。 只有基础建设跟得上,才能吸引到外商来投资谈合作,要想富先修路.也是这个时期喊起的。 特区光搞“五通一平”,每平方米投资最少要90元以上,第一期开发4平方公里,最少也要10亿元以上,加上根治罗湖水患需要的巨额资金,这对于“五子登科”的特区简直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。 在酝酿建立特区时.中央首长就明确说:“中央没钱.你们自己去搞.要杀出一条血路来!”但是特区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.这在当时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一颗坚持不懈的心。 而使得特区人下这么大的决心也是有着社会基础的, 在特区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外逃事件,最后的一次大规模外逃是79年的一次,有谣言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当天,香港实行大赦――凡滞港人士可于三天内向政府申报香港永久居民,特区还在当日“大放河口”.允许群众自由进出香港。 后人们不胜唏嘘:那一年5月7日“大放河口”的翌日,毗邻香港的20公里海面上.漂浮着数百具尸体.腥臊的海风抹去了这块土地上的任何一丝生气。眼前,天空阔远.万籁俱寂,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。东起沙头角,中至下步庙.南到红树林蛇口.连一个人影也难以找到。 任何对特区历史稍有了解的人,都不会否认79年11月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――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,首次闯入了最高首长的视野。 因为边防部队对愈演愈烈地逃港事件几乎无力防守。 省主要领导把这件恶性政治事件捅到了他的面前。然而令汇报者愕然的是,首长睿智地目光眺望着窗外烟尘蒙蒙的羊城街景,似乎对这个“惊天动地”地问题无动于衷。沉默了好一会儿.他才背过身,十分肯定地说了两句话: “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。” 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。” 这两句话让省领导人百思不得其解 省委领导的心掉进了云里雾里、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