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姜明一进院门,饭也顾不得扒两口,抓着弟弟的袖子就往屋里钻。 只道昨日那几招还差了点火候,手里痒得不行。 姜亮倒有些摸不着头脑。 学拳原就在院里,日头宽阔,风也透气,怎就非要挤进那小屋? 不过他自小便听惯了大哥的话,虽觉古怪,脚下到底也没停,悄悄跟了进去。 不多时,屋中隐隐传来拳风呼喝之声,起起落落,时快时慢。 也不知是小的教大的,还是大的指点小的。 动静里听不出章法,只觉一屋子的认真。 姜义这头,仍在灶房守着那口炉子。 隔窗往屋里瞥了一眼,眉梢眼角似笑非笑,却也没开口,只慢悠悠地续着火。 这一熬,便熬到日头坠尽,暮色压山。 陶罐里的汤药,已只剩两碗来量。 琥珀色的汁水泛着微光,香气不似寻常药膳,也非寻常汤骨。 里头隐隐透出股子筋骨劲儿,混着点草药气,说不上是什么滋味。 但闻着,便觉心头一热,骨缝里也像要动弹起来。 屋里的拳声也早歇了。 两个娃儿坐在院门边上,一边小声议论着拳路手势,一边耐心候着。 火候到了,姜义轻轻一颔首,伸手将炉火熄了。 先取了一大碗,满满当当盛得周正。 又将锅底那点剩汤,分了三小碗出来。 这才抬手唤人。 “都进来吧,汤熬好了。” 姜亮一听,立马蹦了起来,姜明紧随其后,哥俩进屋,脚步轻快得很。 姜义将那一大碗递给了小儿子,又将一小碗递给了姜明。 余下两碗,自己与秀莲分了去。 这回下锅的,是半袋子虎骨里几块最大的骨渣子。 李郎中说得清楚,这物件儿新鲜,一旦熬开,便放不得久。 大儿日后还有,这头回汤头,自然得紧着小的多喝几口。 姜亮端着碗,低头一瞧,那汤色金黄泛红,粘稠如膏。 鼻子一凑过去,药香里竟带着点子骨香肉气,不似寻常汤药。 忍不住问:“爹,这是什么汤啊?” 姜义被问得高兴,顿时挺了挺腰板,语气里多了几分得意: “你且听着,这可是新鲜虎骨熬的,佐了李郎中家的秘方,又添了一味千年首乌……” 他说到这儿,语气一顿,像是故意留个响头,等着人反应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