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你这就有点托大了,出门在外我直接对陛下殿下负责,除非你造反成功,否则我都不能听你的话。” 做了这么久的女官,谢新语也知道陛下对儿女和臣子的看法。 皇子们封王后去就藩,在藩地和地方官员发生冲突时,第一原则是从属原则,下属需得听从上级安排。 如果官职相当的话,若是政务上发生冲突,那么谁负责此事就由谁做主。如果是生活作风问题,那就上折子。 除了想造反的皇帝,就没有在藩地当土皇帝的。 王和令想凭借她的身份,命令谢新语违抗圣令,是将他们想得太狗腿,也太低估陛下的权威。 “王姑娘,我们都是陛下的臣子而已。你就算是女儿,也不能公然令人违抗命令。” “你简直冥顽不灵,陛下在船上日理万机,没空了解其中的详情,你们若是这般敷衍下去,会有多少无辜之人死在你们手中?”王和令也知道皇命不可违,但那些读书人的命就不重要了吗? “陛下仁君之名不是白得的,我不会动读书人的性命,只是会让教谕等人让他们学习一下时政,再让他们深入到百姓中去,了解百姓商贾真正的生活。免得日后做出的文章只会泛泛而谈一些商人逐利,百姓艰苦……” “你们没有要他们性命,但你们是要毁了他们的前程,这岂不是让他们比死了更难受。而且你们凭什么说他们写的诗是错的,你们也只是不想让天下乱起来而已,并没有真的去了解过大周百姓的生活。” “王姑娘早些休息,去晋阳的官员很快就要回来了。只要他们确认你的身份,你有再多委屈都可以到陛下面前去。” “我对你真的很失望。”王和令愤怒的回到屋中。 * 渡口边,谢新语等着从晋阳归来的陈寺人。 陈寺人一行人是为了王和令的身份前往晋阳,此事不宜声张,所以陈寺人就带了十人扮做商贾模样。在调查结束返程时,倒是恢复了宦官打扮。 “陈寺人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。” “能为陛下找回明珠,又何苦之有。” 刺史府中除了秦王,都在岸边等待着陈寺人,称得上是列队欢迎陈寺人。 陈寺人比刘寺人年长些,也更重规矩,在陈寺人面前谢新语也更公事公办些。 第(2/3)页